首要任务 相信人生可以无压
当今社会急需无压
前一阵子,忽然冒出一大堆讲《庄子》、讲《老子》的节目和出版物。无论一些学者怎样批评讲老庄的人,但大讲特讲老庄的势头依然旺盛。还有目前大学生跳楼自杀的事件发生得比较频繁。一面是社会受众,一面是年轻学生,这些现象是一个重要的信号,说明一个严峻的社会心理问题——高度压力的存在。讲老庄,人们不是想进行学术探讨和学习怎么做人,而是人们想听到“自然而然”、“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等,一种无压状态的心理境界;跳楼,它的心理象征含义,就是想飞,像鸟儿一样飞翔,获得一种充分的自由感和解脱感,用死的代价来追求一种无压的境界。这些都说明现在社会心理在无意识地追求无压的状态。
全新生存方式:无压生活
激烈的竞争、快速的生活节奏、发达的科技,既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方式又是我们试图摆脱的困扰。我们能否在既不脱离现实生活又不把自己陷于压力的重重包围之下找到新的生存方式呢?答案是肯定的。这种生活方式我们把它称做“无压生活”。心理学家对这种生活方式给出的描述是,“无压”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在人格中的各种特点相互协调发展的状态,能够化解人格和自我中的各种冲突和矛盾,使人能处于一种稳定、健康而成熟的心理状态。以这种心理状态进行生活的方式,就称为无压生活。
无压源于内心
这种生活方式是通过内在心理调试的方式来达到内心和谐,然后作用于现实生活。它不是试图改变外在生活带来的压力,因为你的工作压力大、你的人际关系紧张等等,你能多大程度上改变它们?即使换个环境,是否就不会再出现同样的压力状态?这些都是你所决定不了的。但是,你能决定你自己的转变。当你自己的心理状态改变之后,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因素才会随之发生改变。所以,追求无压生活的前提是你首先需要自己做出转变。对要追求这种生活方式的人来说,自然就会问:“我改变了,外在压力就会变吗?”“要是我改变了,外在压力就会跟着变吗?”这样的问题,先不能回答,要是给出一个固定答案,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代替你的体验或思考,仿佛这个生活方式是我推荐给你的;另一种是你依然再次提问,换一个问题问我,比如“这种改变需要多长时间?”“这种改变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或坏处?”这样意味着你仍然没打算尝试。
请相信生活可以无压
追求无压生活方式,首先是你是否相信有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存在。如果你相信它,你离这种生活方式的距离就近了。而且,这会给你带来新的希望。你不需要怎样怎样,你看了这个专题的介绍,就当是小时候在做过家家的游戏,你想参与可以,投入地去扮演你在过家家中的角色,试想你在小时候玩这个游戏时的心态,那时你一定是认真的,不会认为过家家是假的;你不想参与也可以,也许你有自己的游戏。我能做的保证是,在了解这种无压生活的过程中,不会给你带来新的压力。
&nbs
除压第一步:寻找你的压力源
听和说与“忙”有关的词汇
这是压力最普遍的传递模式,“我很忙”、“最近很忙吧”、“忙死我了”、“累死我了”等等,这些语汇实际上就是无形中在暗示压力的存在,当我们不断重复这些词句时,甚至会放大压力值。
与压力有关的自我评价
这是压力的根本来源之一,它是一种潜在的加压机制,不能轻易让你摆脱。一般来说,消极性的自我评价比较常见,比如,我很差、我很丑、我处事不够灵活等等,这样的自我评价,仿佛是印刻在脑海中的“咒语”,即使你没有嘴上说出来,但在心理上就像是电脑的默认程序一样是自动重复的。这种“咒语”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而另外一种“咒语”是我们不易发现或者说是非常使自己受益的,比如,我很自信,在大多数人看来这是一个积极性的心理暗示。
但是正是这个积极性的心理暗示,使个性层面中那些不够自信的部分受到了压抑,增加了个性中不同部分的冲突,导致压力的产生。
现实中的目标和规划
这里的目标和规划,是指你要达到的社会层次或者说事业的理想状态。这些目标和规划,往往是我们视为生活动力,是有人生追求的表现。但是如果这些目标和规划比较僵化和刻板,或者不断地在修正和调换,这就说明,这些目标和规划已经成为压力的来源。
对内外在环境的格外关注
在生活中,当你特别强调自己做事的心境好坏的时候,或者特别去关注外在环境是否有利于己的时候,这都说明你对压力的过于敏感,心境和环境的好坏成为你的负担。
人际关系中的紧张
这种紧张不是以现实中人际关系的好坏来划分的,而是根据你在人际关系中的真实心理感受来划分的。
比如,你是一个未婚的男士,母亲非常关心你的婚姻大事。在生活中你对她很依赖,她也很照顾你。但是当母亲总是拿着一摞未婚女青年的照片让他挑选见面时,可能你会反感至极。这样,就给你的自由选择配偶带来了压力。
&nbs
除压第二步:辨清压力两大误区
压力管理
这是一个目前比较时髦的说法,从管理的意思看,就好像压力是一种可以量化和分配的产物,那么压力的载体——人,仿佛是一部可操控的电脑。通过时间和数量进行配置。 那么,压力作为一种心理能量,实际上是变动的,人和人的承受力也是不同的。同样是一项面试,有的应试者就会觉得无所谓,而有的应试者可能在面试的前一晚失眠。如果,你告诉后者去管理一下自己的面试压力,可能他根本就放松不下来。
减压
这也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减少工作时间、减少工作量、去度假、去休假、参加娱乐活动、养生等等方式来达到减压的目的。
那减下去的压力去哪儿了?没有了吗?不是的,压力的存在也是遵循能量守恒定律的。除非被转化为其他能量或者释放掉。而减压的过程,实际上是缓解或宣泄掉部分的压力,当你的压力形成模式没有改变的时候,隔一段时间就又会积攒起来。
比方说,一个人在狠忙几天之后,特别强调要补觉。要是不睡两天,就缓不过劲来。这看起来很正常,但如果没有专门补觉时间呢?仍然是正常时间段的睡眠,这个人会变得郁郁寡欢、容易发脾气。
这里我们看到减压带来的一个不良后果,就是对减压方式的过度依赖。
&nbs
除压第三步:6步实现无压生活
A坦诚面对压力
追求或实现无压生活方式,不需要你刻意地去学。因为,无论是内在的心理压力还是外在的生活工作压力,它们本身就无时无刻在跟随着你。压力是个无形的心理感受,就好比是梦里出现的追逐你的事物,无论你怎样逃,它总能发现你。所以,你不必担心怀疑自己找不到改变的对象!
B找到压力点
压力点的寻找可以参照“你的压力从哪里来?”部分,也可以自己去感受压力点。感受压力点的标准是:在进行某项行为的时候,是否自己需要“鼓一口气”或“努一股劲”。如果有这种现象,就说明有一个压力点存在。比如,你在听mp3的时候,可能就很随性,不需要专门或刻意地去听,这里就不存在压力点。但当你专门要为在聚会中,学一个新歌而去听MP3的时候,恐怕你就会带着压力来做这件事情了。
C分析压力点的根源
你很快就会找到一大堆压力点。但这些压力点背后可能只有两三个压力源。不同的压力点只是一个压力源的不同表现形式,但同一个压力源所派生的压力点一定会有相似处。比如,某个中年男士,领导很器重他,可是他对这种器重惶恐不安,生怕哪天做错了事;他和外地的父母几乎很少联系,就怕父亲教导他,一听到父亲来电话,就皱眉头;他不愿意提及他的学历,总感觉到他的学历是大专,别人会小瞧他。那么这三种情形,都是他的压力点,那么这些点有什么共同之处呢?在情绪上,都和担心、怕有关系,那么他到底担心和怕什么呢?就是担心自己不被认可。那么我们就找到了一个压力源。
D深入了解压力源
怎么更深入地了解压力源是化解压力源的关键。这里介绍一个了解压力源的小技巧。比如,“担心自己不被认可”是你的一个压力源,你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下,闭上眼睛,心里默默地重复“担心自己不被认可”,然后等待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什么画面。这个画面可能是现实中的场景,也可能是幻想出来的场景。接着你就去自问和感受,这个场景中引起你疑问的地方?为什么会是这样子的?等待脑海里自动冒出的答案。感受场景中有生命的事物是什么样的感觉?(参见“一个压力源的化解”)沉浸在整个过程中,每次需要15分钟。每天一次,直到把这个压力源的场景了解得清清楚楚。
E表达对压力的感受
一般我们理解的表达,是谁带给你压力你就向谁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领导器重你,让你很有压力,你对领导说:“你器重我,让我很有压力。”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可以想见。这里说的表达,是首先在你想象出的压力源的场景中所实施的表达。这种表达,可以视为自我中的不同性格侧面之间的对话。这种表达会释放压力下的一些情绪,也会增进不同性格侧面之间的了解。表达的结果,就会化解这个压力源。就像大话西游里面的青霞和紫霞一样,开始斗得很厉害,到后来终于理解了彼此的姐妹之情。
F现实中的改变
当你能够化解了内在的一个压力源,那么你对它所派生出来的压力点,就会以不同于原来的眼光看待它们了。因此它们就不再成为你的压力来源。比如,原本你担心自己不被周围的人认可,当你发现是自己内心有一个不认可自己的性格侧面,还有另一个要求被认可的性格侧面。这两者互相理解之后,外在的领导的器重就会让你感觉到不再是压力了。
首要任务 相信人生可以无压
当今社会急需无压
前一阵子,忽然冒出一大堆讲《庄子》、讲《老子》的节目和出版物。无论一些学者怎样批评讲老庄的人,但大讲特讲老庄的势头依然旺盛。还有目前大学生跳楼自杀的事件发生得比较频繁。一面是社会受众,一面是年轻学生,这些现象是一个重要的信号,说明一个严峻的社会心理问题——高度压力的存在。讲老庄,人们不是想进行学术探讨和学习怎么做人,而是人们想听到“自然而然”、“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等,一种无压状态的心理境界;跳楼,它的心理象征含义,就是想飞,像鸟儿一样飞翔,获得一种充分的自由感和解脱感,用死的代价来追求一种无压的境界。这些都说明现在社会心理在无意识地追求无压的状态。
全新生存方式:无压生活
激烈的竞争、快速的生活节奏、发达的科技,既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方式又是我们试图摆脱的困扰。我们能否在既不脱离现实生活又不把自己陷于压力的重重包围之下找到新的生存方式呢?答案是肯定的。这种生活方式我们把它称做“无压生活”。心理学家对这种生活方式给出的描述是,“无压”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在人格中的各种特点相互协调发展的状态,能够化解人格和自我中的各种冲突和矛盾,使人能处于一种稳定、健康而成熟的心理状态。以这种心理状态进行生活的方式,就称为无压生活。
无压源于内心
这种生活方式是通过内在心理调试的方式来达到内心和谐,然后作用于现实生活。它不是试图改变外在生活带来的压力,因为你的工作压力大、你的人际关系紧张等等,你能多大程度上改变它们?即使换个环境,是否就不会再出现同样的压力状态?这些都是你所决定不了的。但是,你能决定你自己的转变。当你自己的心理状态改变之后,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因素才会随之发生改变。所以,追求无压生活的前提是你首先需要自己做出转变。对要追求这种生活方式的人来说,自然就会问:“我改变了,外在压力就会变吗?”“要是我改变了,外在压力就会跟着变吗?”这样的问题,先不能回答,要是给出一个固定答案,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代替你的体验或思考,仿佛这个生活方式是我推荐给你的;另一种是你依然再次提问,换一个问题问我,比如“这种改变需要多长时间?”“这种改变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或坏处?”这样意味着你仍然没打算尝试。
请相信生活可以无压
追求无压生活方式,首先是你是否相信有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存在。如果你相信它,你离这种生活方式的距离就近了。而且,这会给你带来新的希望。你不需要怎样怎样,你看了这个专题的介绍,就当是小时候在做过家家的游戏,你想参与可以,投入地去扮演你在过家家中的角色,试想你在小时候玩这个游戏时的心态,那时你一定是认真的,不会认为过家家是假的;你不想参与也可以,也许你有自己的游戏。我能做的保证是,在了解这种无压生活的过程中,不会给你带来新的压力。
&nbs淘宝热门商品:
|
|
0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