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6日星期五

能源问题

  油价突破了135 美元,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收起小车,选择其他的出行方式。另外有些人则在努力寻找别的解决之道,比如生物燃料。可惜这项早在几年前就开始规模化的技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可以说它带来了新的或许是更加严重的问题。因为这项技术是以玉米为原料生
产乙醇,它实际上加剧了世界性的农产品供需矛盾—简单地说就是,玉米变成的酒精越多,吃不上饭的人也会越多。

  因此关于寻找新燃料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单在上周就有两条这方面的消息。一条是说,一家位于硅谷的公司科研人员培育了一种基因改造细菌,能够吞噬诸如木屑、甘蔗之类的废弃物,通过生物发酵将它们转换成生物燃料,可以直接取代原油,而且整个过程还不会排放二氧化碳。研究人员希望以巴西甘蔗为细菌食用原料,将生物燃料的成本控制在每桶50 美元左右,比目前的油价低将近2/3。这是个很大的诱惑,不排放二氧化碳也是个很大的诱惑,但问题在于,这项技术会不会让甘蔗涨价到每根50 美元?

  第二条消息来自日本。有一家名为Genepax 的公司宣称他们制造出了一种以水为燃料的生态汽车。我们都知道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从理论上说,只要能将水分解成氧气和氢气,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时自然会释放出能量—不过分解水分子的能量又是从哪里来的?实际上随着这家公司公布更多的技术细节,人们才知道该技术所需的不仅仅是水,还要有钠(Na)钾(K)等活泼金属。初中化学里学过,这些金属本来就可以在常温下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算不得什么新发现。而且要提炼出这些金属,本身也要消耗大量能量。虽然说提炼金属所需的能量可以由煤炭、核电等形式提供,但说到底也不是一条长久之计,石油供应紧张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因此世界看起来还没有找到一条出路。油价还得继续攀升,CPI 似乎也不太可能回落。当然这两者之间不一定有关联,至少德国总理默克尔就认为,粮食价格的飞涨不该归咎于生物燃料,而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人吃的比以前多。总之在这位总理的眼中,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国民,我们能做的大约只有勒紧裤腰带,同时继续每天挤公交。反正越瘦越能多塞几个。不管了。走自己的路吧,让他们开车去。

淘宝热门商品:

0 评论:

发表评论